全国碳市场启动在即,生态环境部答每经记者问:将引导市场预期,形成合理碳价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7月14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相关情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现场表示,根据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国碳市场将在7月择机启动上线交易。生态环境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方案,牵头组织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目前相关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关于碳价形成机制和碳价水平的提问时,赵英民表示,碳价过高、过低都不好,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积极性,过高将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在相关制度设计中,将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在碳交易市场启动后,新能源运营商作为二氧化碳减排和新能源电力的主要提供方,必定会增加收入,从而成为主要受益者。预计碳市场运行初期,新能源项目度电收入约增加0.025元,项目营收增加比例为6.92%,风电项目净利润将增加22.8%,光伏项目净利润将增加26.0%。

碳价过高过低都不好

赵英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微观和近期情况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坦率说,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也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

赵英民强调,合理的碳价既可以彰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决心和力度,又能够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碳价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因此出现碳价波动是正常的,但是剧烈波动,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

中国的碳市场建设是从地方试点起步的,2011年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2013年起,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有效促进了试点省市企业温室气体减排,也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摸索了制度,锻炼了人才,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统计,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梅德文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取决于市场主体是否多元化,因为不同类型市场主体的风险偏好、预期、信息来源不同,这样才能形成相对公允的价格。同时,市场规模要足够大,兼顾持续性、有序性、成熟性和稳健性。

“根据要素价格趋同理论或者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我们预计未来国内的碳价会与国外大致趋同,到2050年前后,全球的碳交易市场有望形成一体化。”梅德文说。

拟改进配额分配方法

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在即,生态环境部将采取哪些举措引导碳价?

对此,赵英民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指出,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在40元/吨左右。“目前,在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我们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

赵英民进一步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各方对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预期在逐渐上升,因此有关企业特别是配额短缺的企业,关键还是要从推动行业低碳转型的高度正确看待碳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碳价的高低是个市场信号,企业顺应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就会在发展当中占得有利先机。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吹风会上表示,中国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地方试点从2013年6月先后启动了交易。几个试点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据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还将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法规、标准、管理体系。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业,根据需要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