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王筠《文字蒙求》自序中说:“人之不识字也,病于不能分,苟能分一字为数字,则点画必不可以增减,且易记而难忘矣”,足见古人早已认识到汉字拆分的重要意义。
“部件”本是机械学术语,指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中期,“部件”概念被借用于汉字应用领域,是因为人们认识到计算机输入和汉字教学环节的汉字拆分与机器部件拆分有着相似之处。半个多世纪以来,汉字部件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任务和时代要求。
“部件”研究的丰硕成果
概念界定取得了标志性成果。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分析现代汉字形体时发现,整字和笔画之间存在着一些很重要的中介部分,也就是笔画块结构。杜定友称之为“字根”(1961),之后,“部件”(倪海曙,1966)、“字素”(周一农,1984)、“构件”(朱一之,1993)、“字元”(张天光、黄伯荣、翟万林,1995)等名称先后进入学界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倪海曙(1966)、苏培成(1995)“部件”定义基础上,费锦昌(1996)总结为: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是由笔画组成的构字单位。它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这一定义梳理了部件的异名别称,确定部件性质为构字单位,同时将部件分为笔画类、整字类、大于笔画小于整字类三大类别,涵盖“部件”概念重要特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拆分规则和称谓体系取得了可操作化成果。伴随部件名称讨论,“首先根据字形,其次依据字理”“按等切分、先优后劣”等部件拆分规则以及部件称谓体系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1965年至1966年,《文字改革》杂志“规定汉字偏旁部件名称的讨论”之核心问题,诸如部件位置居于一字之上,对该部件的位置解作“××头”,在下为“××底”……最终提炼为上“头”下“底”、左“旁”右“边”、内“心”外“框”、中“腰”四“角”的十六字诀,至今成为部件位置解读的重要理论支撑。
国家规范研制取得了标准化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处理、识字教学、汉字字形整理都在呼唤汉字部件的规范化。从1997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到2009年《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出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字输入、汉字教学、汉字研究的难题,大力推动了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
“部件”研究的当前任务
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部件研究,热点问题始终围绕着部件的层级性展开。也就是哪些整字可以拆分,哪些整字不能;哪些可以一次、两次,甚至多次拆分到笔画;哪些笔画可以列为单笔部件等诸多具体问题。因此,把握层级性特征,提升可操作化水平,带动字形规范相关研究是当前部件研究面临的重要任务。
把握层级性特征,抓住部件区别于偏旁、部首的关键。部件拆分单元更小,数量更多,相对于现代偏旁和部首提取出的形符、声符、记号,部件拆分更看重字形。比如“元”既可拆分为“二”“儿”,也能拆分成“一”“兀”。“二”和“儿”都是常用字部件,属于一等拆分;而“一”是常用字部件,“兀”是非常用字部件,属于二等拆分。依据部件拆分的“先优后劣”原则(费锦昌,1996),我们主张采用一等拆分,将“元”拆分成“二”“儿”。这种拆法不依照字理,只根据字形,迥异于提取偏旁、部首的拆分方式。
把握层级性特征,提升部件研究可操作化水平。部件拆分结果随应用领域而异,不同拆分结果对应着不同领域的操作需求。计算机界的部件内涵常倾向于基础部件,而汉字学界为方便对字形、字义的理解和记忆,其部件内涵则更多指复合部件,比如,计算机界《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丶”和“木”两个基础部件,在汉字学界《规范》中就是以复合部件“术”出现的。
把握层级性特征,助推字形规范命名原则的统一性研究。部件名称讨论长期跻身于字形研究的快车道,其突出成果势必拉动字形规范命名相关工作。比如,部首与部件存在着交重关系,部首是为了方便辞书检索,部件是用于汉字形体拆分,而占部件总数40%的204个部件,比如“口”“贝”“癶”等,同时也都是部首。《规范》比较科学的部件名称,自然给处于研究阶段的部首命名规则提供借鉴,如在俗称沿用“灬”沿用“横四点”还是“四点底”、代表字选择“囗”称作“围字框”还是“国字框”等方面能够更加完善。
把握层级性特征,带动字形规范术语界定的科学性研究。部件术语与成字、独体字、常用字等多个字形术语存在交集。将存在交集的部件规范术语与其他字形规范术语进行比较,不仅能提升术语界定的科学化水平,也可以有效减少因不同规范隶属不同研究团队造成规范之间缺乏相关性,导致汉字应用层面相对混乱的现实问题。以《规范》而言,成字部件所言“成字”要有相应的辞书或字表范围说明;独体字部件所指“独体字”应与《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相一致;常用字部件所说的“常用字”须同《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兼顾彼此,相互照应。
“部件”研究的时代要求
新时代的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特征同样对世界汉语热潮中的部件研究提出了信息化、国际化的要求。
部件研究信息化的基础是部件输入、组合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长期以来,部件信息化技术支撑乏力,致使占部件总数30%的153个大于笔画、小于整字类部件(奥字头、足字底等)的键盘录入,往往采用手写途径,借助图片或其他格式达到屏幕输出的效果。由于相似部件差别细微(可字框和横折钩、学字头和尚字头等),个性化手写方式不仅增加研究的社会稳定性成本,降低科学化水平,也严重制约部件规范标准的信息化、社会化传播。由于没有相应软件实现汉字拆分和组合过程,也就无力呈现部件作为汉字构型元素的重要特征,更易导致部件认知的含混不清。因此,高效、准确、直观的部件输入、显示、输出,以及部件拆分、组合、形变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是部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部件研究国际化的前提是强化汉语国际教育“三教”环节的部件认知。部件是汉语国际教育汉字认知的核心单位,重要性势必贯穿于汉语国际教师、教材、教法各个环节。教师的部件意识应当明确,教材编写使用的部件名称应当与国家规范相一致,部件教学方法亦应当灵活多样。
同时,汉语国际教学作为汉字规范应用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其汉字教学反馈,往往成为汉字字形规范不断完善的助推器。因此,重视留学生部件形体特征及部件组合位置习得过程的实证性研究,思考全球本土汉语教材部件编写的问题与对策,反观并完善汉字部件规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提高汉字部件国际化传播能力的有效途径。
“部件”概念提出至今的50多年里,部件研究已然取得可喜成绩。为更好地指导并服务汉字应用,科学把握部件层级性特征,进一步适应信息化、国际化时代要求,仍将是部件研究需要长期跟进的课题。
(作者:李华,系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
02-13 分类:国内
01-03 分类:旅游
12-19 分类:国内
12-18 分类:国内
11-25 分类:时尚
10-31 分类:游戏
09-20 分类:科技
07-29 分类:科技
07-22 分类:科技
07-19 分类: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