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保险反欺诈 让“人伤黄牛”无机可乘

  钱林浩

  想必读者们在生活中已经见识过各路“黄牛”了,但是恐怕很多人并未听说过或是遇到过“人伤黄牛”。随着上海公安近日破获特大虚增伤残等级骗取保险理赔金案,在骗保案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人伤黄牛也随之进入公众视野。

  从披露的案情看,人伤黄牛就是专门为交通事故伤者代理保险索赔,进而从中收取服务费的“交通事故理赔中介”。这类人群往往在医院“蹲点”守候,发现潜在目标便会主动搭讪,谎称专门从事交通事故理赔业务,争取为伤者代理交通事故理赔。在交通事故处理中,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在理赔款中的占比较高,并且直接与伤者的伤残等级相挂钩。一旦目标“上钩”,人伤黄牛就会串通鉴定机构开具虚假的鉴定意见书,夸大伤残程度,然后与进行交涉,甚至与其相勾结的律师提起民事诉讼。如此一番操作下来,流入人伤黄牛口袋的理赔金额大大超出了正常的理赔范围,而此次破获的骗保案涉案金额就近亿元。

  由此不难看出,骗取保险理赔金已经形成一条包括人伤黄牛在内环环相扣的成熟链条,尤其是发生此类保险欺诈的重灾区。根据一项针对保险诈骗司法案件的数据统计,车险欺诈在全国保险欺诈发案数量中的占比高达80%。从此次“人伤黄牛”落网所揭露的冰山一角来看,保险欺诈还呈现出明显的团伙化和职业化趋势。在此类职业型保险欺诈团伙中不仅分工明确,主导者如人伤黄牛们,通常都具有丰富的理赔业务经验,甚至不乏保险从业人员内外勾结作案。

  近来被频繁曝光的骗保案件在震惊行业之余,更应促使业界去冷静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日益职业化的欺诈行为,清除人伤黄牛们的生存空间。

  作为保险理赔的中心,消费者是行业修补防范保险欺诈漏洞时不能忽略的关键环节。车险理赔中手续复杂、流程繁琐等痛点由来已久,正是很多消费者怕麻烦的心理给了人伤黄牛以可乘之机。要想打消消费者面对理赔时的“惰性”,保险公司就应努力简化理赔流程,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理赔服务。近年来,借助、等技术的应用,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在理赔端实现自主报案、智能定损、快速赔款。

  但是,借助科技简化理赔流程也要注意其中的“副作用”。目前,就有职业诈骗团伙利用“小额快赔”减免理赔单证、互联网理赔只需要提供影像资料等业务漏洞,以假事故、假资料骗取保险金。因此,这不仅需要保险公司继续强化技术手段,加强识别团伙欺诈风险的能力,也需要借机逐渐打破行业内的信息壁垒,推动行业共享风险信息,合力探索建立行业“黑名单”,此外业界也要加强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协同联动。

  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消费者理赔服务体验的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同样十分重要。在骗保案件中,有很多消费者被犯罪团伙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贪图获得更多的理赔金,这迫切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帮助消费者厘清利害关系。骗保案件多发,看似吃亏的是保险公司,实则不然。骗保案件实际上间接推高了和保险服务的价格,最终的后果还是由消费者来埋单。

  更应该向消费者指明的是,参与保险欺诈是违法行为。此前已有交通事故伤者因参与保险欺诈而判处实刑的先例。公众往往对保险欺诈活动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相关法律法规也缺乏了解,加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特别容易受到专业欺诈团伙的怂恿进而铤而走险,因此以更大力度推进消费者教育十分必要。

  理赔环节是反欺诈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不法分子寻找机会的节点。防范保险欺诈,固然需要保险公司加强内部管控,提升专业人员素质,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加强同外部合作,但归根结底更需要强化保险公司的服务意识,保险公司需要以更加积极高效的姿态“跟紧”消费者的理赔服务需求,方才不会给人伤黄牛们留下可资利用的空当。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