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是天才型的选手,能一眼看穿事情的本质甚至是未来几年的发展,但他是一个粗线条的大男孩。
文 | 《中国企业家》记者 郭佳莹
编辑 | 马吉英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9日九点半,牛电科技正式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NIU”,发行价9美元。当天最终以 8.6美元收盘。
明势资本是牛电科技天使轮领投方,在之后的每一轮都追加投资,是公司第二大机构股东。牛电科技也是明势资本成立4年以来收获的第一个上市项目。
虽然是投资人身份,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对创业这件事并不陌生。他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创业者之一。2000年,互联网第一波浪潮汹涌澎湃,还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就读的黄明明去了趟硅谷,在这阳光明媚的西海岸,穿着休闲的人们试图用技术改变世界。大洋彼岸的中国,几乎同一时间涌现出第一代互联网公司,在听到新浪、搜狐的故事后,黄明明决定退学出来创业。
回国后,他认识了中国第一代“草根”站长,创办265导航,最后卖给了Google,担任过ZCOM总裁,收购网际快车,投资创建酷盘担任董事长。2014年,明势资本成立,他开始走上专业投资人道路。
但牛电科技跟他经历和投资的所有创业公司都不一样。
“这个公司经历了很多打击,最后是靠着团队力量把这个事情做起来的,跟平常听到的那些天才领袖高歌猛进做成一家公司的故事不一样。”黄明明在接受本刊独家专访时说。在牛电科技创始人李一男突然缺位、公司跌入低谷的时间里,黄明明和公司高管组成了“小牛电动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每天都开会,去应对千头万绪的事情:产品细节、销售渠道、供应商,甚至包括包装箱、包装纸等等。10月19日小牛IPO当天,黄明明还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名为《永远不要低估一支团队的力量》。
2014年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年, 不过明势资本的投资思路却跟绝大多数新成立的VC迥异。
在经历了互联网野蛮生长的年代后,黄明明不再看好纯粹的“流量生意”,在O2O、互联网金融等项目涌入大量资金时,他跑遍了珠三角、长三角,得出自己的结论:未来5-10年是智能出行、智能制造和核心技术驱动的时代。
在明势资本的投资组合中,to B项目占了70%左右,这些项目不管是硬件设备、核心器材还是AI企业级服务,都是帮企业极大提升效率;在C端,明势资本看好整合跨界技术或者创造新品类的项目,比如牛电科技、李想的车和家。
2018年10月17日,明势资本完成第三期美元基金的募集,往期美元基金的机构投资人均选择继续加注明势第三期美元基金。该期基金总规模1亿美金。至此,明势资本共管理3支美元基金和1支人民币基金,总管理资金规模达到25亿人民币/等值美金。
在明势的投资理念里,中国企业家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趁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东风和人口红利,做好中国市场;第三代中国企业家就要靠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技术,敢在全球范围内和最优秀的产品同台竞技。
来源:被访者供图以下为黄明明接受本刊独家专访整理:
至暗时刻
CE:小牛电动是明势资本成立以来的第一个IPO项目,你心情怎么样?
黄明明:还是很感慨的。跌落谷底又向死而生,小牛还原的是一个真实的创业故事。
CE:小牛上市在你的预期之内吗?
黄明明:说实话,没敢想。一个诞生在聚光灯下的项目突然跌入谷底,当时就是想办法解决问题,碰见一个解决一个。
CE:过了多久,小牛才可以说走出了至暗时刻?
黄明明:还是经过了好久。起初小牛一直沿用纯线上的销售方式,虽然用户口碑很好,微博传播也很好,但到2015年底2016年上半年,我们发现这个销量到了一个瓶颈,这时团队信心也产生了一定动摇。
我们为此和团队做了很多研究,和小米、华为的人也聊了好多。他们告诉我,“线上销售最多也就能占到总销售量的20%。”
我们也反思,小牛是交通工具,如果纯粹通过线上去销售,不让用户看到、摸到甚至试骑,那就只有前期那批科技粉丝、产品忠粉才会买,无法扩展到真正广袤的二三四线城市的更多用户。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根本没人知道李一男是谁、明势是谁,它关注的是产品。
我们开始想把渠道建到线下,建到更广袤的地区,这时就面临一个选址的问题。小牛的大数据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小牛的车带GPS,知道用户在哪里和用户的骑行习惯。当时我们有几万台车在全国各地跑,但跑出来的大数据却喜忧参半——忧的是,小牛产品的分布没有一个特别集中的大城市,我们把销量前30的城市加在一起,连总量的30%都占不到;喜的是,我们看到全中国的一二三四线城市都存在两轮智能电动车的用户需求,这就证明它不是一个小众需求。
想开线下店和真的把线下渠道建起来是一个极其复杂漫长的工作。CEO李彦带着团队从5家店、10家店开始,在一年的时间内快速拓展到两百家店,现在国内已经有五百多家店。当然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这也是为什么我说Token(胡依林,牛电科技创始人兼研发副总裁)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个天才般的产品经理相当于这个公司的灵魂。
2016年下半年开始,小牛的量快速猛增,大家的心里才比较定了。后来我们继续制定海外市场计划,欧洲的量也慢慢起来。2017年上半年,小牛才算爬过了至暗时刻。
CE:很多硬件产品是因为在国内遇到市场天花板,希望去海外寻找增量。小牛也是这种考虑吗?
黄明明:恰恰相反,去年开始小牛在国内的量是高歌猛进的,本身这个团队也从来没有把自己限制在中国市场。
CE:你曾说过小牛当时为此非常纠结。
黄明明:确实纠结。欧洲是汽车和两轮摩托车的发源地,人家觉得中国就是做便宜货,它对一个中国品牌会不会认可?我们还是个初创公司,能不能打下来?当时国内的量正在起来,还在铺品牌店、经销商渠道,是不是要做海外?而且中国公司出海多数都是铩羽而归,我们看到成功的只有华为。
后来我在华兴的年会上遇到了华为高管,我们晚上聊了好久,跟他取经怎么打海外。其实具体战术打法有很多,但他们认为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老大要有必胜的决心,要派就派最牛的人去干,这事才有可能成。华为任正非从各大区抽调最精锐的大区主管,而且下了军令状,打不下就别回来,有这种决心才能够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磕下来。反观大多数的中国公司,出海都是试一试,看看行不行,派出去的都是二三线的人员,对当地政策、法规、用户、市场都不熟,最后他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海外不是我们的市场。
既然小牛一早就定位帮助全球城市用户提供最好的短途出行方案,欧洲又是最主流的市场,为什么不去?最后团队选了最难进的德国,李彦和Token最多的时候两个月跑了十几个欧洲国家,和当地经销商一家一家去谈,现在小牛已经进入到23个国家。
CE:你相当于给小牛介绍了两任CEO,在你看来,李彦和李一男的不同是什么?
黄明明:他们两人的风格很不一样。一男是天才型的选手,能一眼看穿事情的本质甚至是未来几年的发展,但他是一个粗线条的大男孩。外界对他的各种传言已经成了传奇,其实他特仗义,外表看起来就是普通的技术男,永远穿个花格衬衫,见面就是聊各种新产品。
李彦是一个临危受命的CEO ,他能快速获取这么多天才型选手、以及像Token这种桀骛不驯的人的信任,这是他的特点。他的学历和智商又让他成为非常沉着的领导者,能在繁杂的细节中快速抓到重点,冷静分析并做出决断带领团队往前走。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这非常难能可贵,也是他跟一男最大的不同。一男是想清楚大方向,剩下的你们自己去干,不管具体的细节。
CE:IPO路演时讲“小牛电动车”的故事,国外的投资人容易理解吗?
黄明明:这件事特别有意思,其实亚洲投资人多数是追风型的,喜欢模式创新、流量创新的项目,这类项目在香港路演时会特别受认可。反而美国投资人对此有点审美疲劳,因为互联网的流量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原来说流量增长型的项目在美国投资人眼里未必再被看好。他们专业且懂产品,长线的基金经理特别喜欢踏踏实实做产品的公司,所以小牛到了美国那边,投资人反而比较认可。
最关键的是,小牛针对的市场是巨大无比的。现在全球每年有近1个亿的两轮摩托车出货量,包括油动和电动。有分析师认为,未来5-10年至少有90%会变为锂电驱动,但现在锂电5%的市场份额都不到。
CE:两轮车领域其实也发生一些变化,雅迪、新日都上市了,销量也非常大,这会对小牛的业绩造成一些压力吗?
黄明明:他们都已经做了十几年,如果造成压力早就造成压力了,反过来小牛对它们造成极大的压力,大家完全不在一个品类上。我们是做中高端的智能电动车,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开发了一个全新的品类。在锂电两轮车的市场份额上我们是39.5%,其它家加起来还不到我们的零头,不是一个品类。
CE:但今年大家都在讲消费降级,这对小牛会造成影响吗?
黄明明:我不太认可消费降级的概念。不管一二线城市还是十八线城市的群众,大家都需要好东西甚至更好的东西,这是人性,是不可阻挡的,怎么能说是消费降级呢?不是大家买奢侈品才叫消费升级,消费升级的意思是大家用一个合适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
而且小牛每次涨价销售量还在提升,你相信吗?小牛在很多三四线城市专卖店的量甚至超过一二线城市门店的量。按照消费降级的说法,大家应该买更便宜、更次的东西?但事实真的没有。
投资是在和人性做斗争
CE:小牛属于明势在出行领域的龙头项目,在出行领域,明势提出来 “根据地打法”的具体思路是什么?
黄明明:因为我们是做技术早期投资,我一直讲中国做技术投资的VC不像硅谷那么多,核心原因就是因为很多团队不接地气,纯粹为了技术而做技术,什么火做什么。在我们看来,一个好的技术公司一定要和产业有深度的绑定与结合,建立自己的根据地。
我们的判断是,过去5-10年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机会,未来5-10年是智能出行和智能电动车最大的机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投资一定要有根据地,这个根据地是整车厂。
我们跟车和家一起把车的供应链上游、中游、下游全部梳理一遍,梳理下来之后,我们投了一个日本回来的团队,做的是电池的精密加工制造,它能提高电池的效率和能量密度,这对锂电池公司是有巨大价值的。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认为依然有很好的机会,我们投了两家公司,一家是易航智能,从我们投资到现在,估值已经涨了60倍。还有另外一家知行科技也成长得非常好。
CE:除出行外,明势还看好哪些领域的投资机会?
黄明明:我们整体的投资思路是投核心技术驱动的项目,分2B、2C两大主题。
2B占了我们投资的70%左右。其实技术驱动就是从2B端开始的,通过技术对每个行业进行产能提升、效率提高,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比如说在高端制造、金融、智能出行和医疗大健康领域。
2C的项目我们相对比较谨慎,因为这对企业家的要求也很高,你得需要Token或李想这样天才般的产品经理,知道用户真正要的是什么东西。在我们看来,中国大多数电动车企做的都是自己YY的产品,用户根本不会买单,很快会得到市场验证。所以2C端我们投的是通过整合跨界技术或者创造新品类的项目,比如小牛的智能两轮电动、李想做的智能电动车,给用户带来更优或者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体验。
苹果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每项技术未必是它自己发明出来的,但很好利用这些跨界技术,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CE:今年投资机构普遍认为没有特别明显的风口,你怎么看?
黄明明:因为之前的很多风口都被证明是伪风口,谁都不敢再鼓吹风口了。
CE:有人说,投资行业是到了一个拐点。你觉得今年的变化是什么?
黄明明:我觉得是正常的变化和调整。过去几年,中国还有全球的问题是货币超发,就是钱太多了,各种热钱都涌入到一级市场。一二级市场项目出现估值倒挂,上市破发是常态,还是要看长远价值。我一直认为,优秀的项目不是靠资本催起来的,什么“一年融四轮”,“这轮协议还没签,下一轮的钱在门口等着”,这是不正常的。没有一个优秀公司是靠钱催起来的,起得快,爆得也必然快。
另外就是过去几年非常浮躁喧嚣的创投市场需要进行调整,每个领域都是产能过剩,你不调整,市场会强迫你调整。现在日子更难过的不是早期,而是那些追求短期套利机会的中晚期基金。
我从来不认为所谓有什么资本寒冬,所谓的迷茫拐点,不过是以前的模式不敢再玩下去,靠资本一轮轮催肥、靠纯流量纯商业模式创新所堆出的风口开始爆掉。如果你说短期套利的机会,一定是没有了,但如果看5-10年的趋势,那满地都是机会,而且刚刚开始,价值正在回归正常的曲线。
当然,从众心理是人性的弱点,但投资是一个不停和自己人性做斗争的事情,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分析和判断。我们不是没纠结过,从2014年的O2O到后来P2P到各种共享经济,很多机构都在投,我们内部也讨论过共享单车、充电宝等一系列共享项目,他们说,“老大,那么多VC都投了,这一定就不行吗?”
其实历史上很多在最初被大多数人看好的公司反而最后发展未必好,而真正伟大的公司,在前期往往都不是被看好的。
CE:你期待明势在投资领域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黄明明:我们一直坚信未来5-10年甚至20年,中国各个领域会有更优秀的第三代企业家诞生。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趁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东风和人口红利,而第三代中国企业家一定是靠着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去开疆拓土。比如说大疆,70%、80%的销量来自欧美市场,卖得比国外当地最好的无人机还要贵,就靠产品技术做得足够好。
我希望用一个机构化和团队化的方式去找到这些最优秀的企业家,陪他们从第一天开始共同成长,借助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科学家红利,配合一定自主控制的核心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做出最一流的产品和企业。
所以我们在挑选创业者时总爱问一个问题,“你的产品跟世界最一流的产品有多大差距?”一些创始人会说,我们做到别人的七八十分,卖它1/2的价格,在中国也能活得挺好。这种项目确实能活得挺好,但这种标的我们不太愿意投,如果创业者自己都不敢说跟全球最优秀的公司同台竞技,那么他招人的要求、对产品的要求肯定也是二三流的要求。如果你连想都不敢想,更别提能做到。
CE:你在投资上有自己的偶像吗?
黄明明:我这把年纪了,不太容易有偶像了,但欣赏的有很多,比如我们的LP红杉中国,必须得讲讲老沈(沈南鹏)。我和老沈会定期见面,他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成绩,还是那么勤奋。他都是全球最顶级的投资人了,还满世界飞的谈项目,你能感觉到他真的是喜欢这个事,如果只是为了钱不可能让他这样。在做投资以及陪伴企业家成长的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是,如果你干一个事不是因为真的喜欢,你可能做得不错,但很难做到超一流。
02-13 分类:国内
01-03 分类:旅游
12-19 分类:国内
12-18 分类:国内
11-25 分类:时尚
10-31 分类:游戏
09-20 分类:科技
07-29 分类:科技
07-22 分类:科技
07-19 分类: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