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企业与时代的企业家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一大批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而企业的蓬勃发展则离不开优秀卓越的企业家为支撑。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认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而企业家作为企业发展的掌舵手和领航人,我们应该也可以以此推论,没有成功的企业家,只有时代的企业家,所谓企业家的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进入新时代,探讨时代的企业与时代的企业家之特质之品格之精神,对于我们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全社会创业创新都很有裨益。笔者以为,作为时代的企业与时代的企业家,具有一些共同的品格与特质,如使命、坚韧、创新、变革、远见、忧患意识等等。

  使命。优秀的企业家都极具使命感,他们中很多人都早已超越了对个人财富的追求,而是被一种伟大的使命感所驱动。这种使命感,源自于他们内心的责任。企业家对他们所执掌企业的存亡、兴衰与发展,始终怀有一种内在的甚至是融化到血液中的强烈责任,促使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就是企业家事业的全部意义所在,也是他们所有梦想的寄托。他们早已以身许企,与企业在精神和事业上都已融为一体。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就2019年退休问题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当然,毫无疑问,我现在还是合伙人。而合伙人的职责不是制定战略,而是坚守阿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战略。”即使退休也要坚守对企业的责任,这就是企业家的使命。这种使命感,成长于良好的体制机制。一套良好的体制机制会将优秀的企业家与企业发展融于一体,他们始终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企业的成功中分享他们事业的成功,在企业的迷茫中感受他们思想的迷茫,在企业的挫折中品味他们自身的挫折。当然,在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下,他们的成功会得到肯定、认可与褒奖,他们的失败会得到宽容、理解和纠错,无论是面对阳光雨露还是艰难险阻,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义无反顾、风雨兼程。这种使命感,致力于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总是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甚至在引导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新需求中捕捉企业发展机遇的,他们思考的起点从来不是财务目标,而是如何满足、引领、拓展用户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更舒心更便利的服务,与此同时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产业价值、市场价值,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终极目的都是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而努力。如乔布斯有一句名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海尔集团的核心定位,就是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正如有一篇文章所言,历史对伟大企业家的铭记从来不是因为他们的财富,而是因为他们对国家、民族、社会进步所贡献的力量。

  坚韧。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有多种特质,但坚韧执着是其本色。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动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都具有坚韧执着、百折不挠的宝贵品格,对选定的事业始终锲而不舍,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事业追求上坚韧执着。海尔、海信、青啤等青岛知名企业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专注于自身核心产业的创新发展,全力把平常的事情做到极致,把普通的产品做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并不断把已有的品牌做成新的优势,在技术、产品、产业、模式、业态以及管理与服务上不懈探索、不断突破,充分体现了滴水穿石的坚韧、久久为功的品格和真正工匠的精神,也成就了企业的今天。正如美国第一个亿万富翁约翰·D·洛克菲勒谈自己的成功心得说:“依我看,在所有品质中,再没有什么比坚韧对于成功更关键的了。坚韧几乎战无不胜,即便对手是大自然。”他们在创业创新上坚韧执着。事非经过不知难,企业都是一步步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创业创新的艰难往往常人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过人的毅力、坚韧和执着,大多难以支撑到最后。但是优秀的企业家从来不会被困难所打倒,而是勇于战胜困难,坚韧不拔、永不言弃是他们的鲜明特质。永远创业、永远创新,在逆境中生存,在挑战中前行,在困难中崛起,在奋斗中成长,这是企业的成功之路,也是时代的企业和企业家成长之路。他们在不忘初心这一点上坚韧执着。全球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常常谈到“初心”的重要性,他认为即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要像初学者一样谦逊,愿意学习新事物。这种谦逊、好学的精神和经常归零的品质,是卓越企业家的共同之处,也是他们保持与时代同步的根基所在。

  创新。彼得·德鲁克说,创新精神是企业的灵魂。约瑟夫·熊彼特说,创业家的职责就是创造性毁灭。在这个快速变化、急剧变革的时代中,创新对于企业的意义不言而喻,一个不能创新和不能持续创新的企业注定是要衰落和灭亡的。张瑞敏认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要变成“时代的企业”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前提条件是观念革新,必要条件是创新体系,充分条件是制度创新。创业创新的两创精神也是海尔文化不变的基因。因此,时代的企业都是创新型的企业,坚定创新、不懈创新、彻底创新是他们的鲜明品格。他们的创新,是坚定不移的选择,是坚持不懈的行动,更是颠覆自我的革命。对时代的企业而言,创新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成长之道。他们的创新,一直在路上,只有节点,没有终点;只有成果,没有成功。他们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包括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方式、商业模式、经营业态等全方位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在每一个重大的时代节点上,如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刻,企业都要面临凤凰涅槃式的考验,都需要企业以自我革命般的颠覆式创新来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实现自我发展的新升华。正如张瑞敏所言,所有百年企业都是多次自杀重生、涅槃的结果。否则,就可能成为落后于时代的企业,江河日下、日薄西山、一步步走向灭亡是他们注定的结局。

  变革。变中求胜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都是永不自满、永不僵化,因时而变、因势而变,敢于求变、善于应变,在思想观念、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革,推动企业成为时代的企业,而不是被时代所抛弃。变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变革。如同乔布斯所说,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海尔人提出,永远以用户为是,不但要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创造用户需求;永远以自己为非,只有自以为非才能不断否定自我,挑战自我,重塑自我——实现以变制变、变中求胜。这两者形成海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特征:不因世界改变而改变,顺应时代发展而发展。这是海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也是所有时代的企业的内在基因。变革,还包括发展战略的变革。如海尔从1984年创业到现在,经历了五个发展战略阶段——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2012年进入网络化战略阶段。30多年来,海尔致力于成为“时代的企业”,每个阶段的战略主题都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这种战略主题的变化始终引领着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准确踏着时代的节拍持续健康发展。变革,管理模式的变革也是题中之义。如海尔30多年发展历程中,管理创新始终贯穿其中,始终坚持“人的价值第一”,使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法,到互联网时代提出“人单合一”模式,颠覆传统科层制,实现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将企业家精神从熊比特创造性破坏精神转向了德鲁克“人人都是CEO”的精神,激发了每个人的创新活力,破解了互联网时代的管理难题。

  远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见是卓越企业家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如何使思想的力量和认识的灵光穿透复杂多变的现实,超越当前的成功或者失败,以智者的眼光率先洞察未来、洞察先机、洞察风险,超前采取有预见性的行动,从而顺利踏上明天的时代节拍,是对企业和企业家的一大考验。所以卓越的企业家都是伟大的思想者,他们既立足当下、把握今天,更仰望星空、把握未来。企业家的远见,归功于他们总是心怀梦想。卓越的企业家都是怀有远见的梦想家,他们坚信伟大的梦想造就伟大的企业。如比尔·盖茨儿时的梦想是:每个家庭的每张桌子上面都有一台个人的电脑,而这些电脑里面运行的是自己所编写的软件。在这一伟大梦想的催生下,微软公司诞生了。阿里巴巴始终的梦想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梦想推动着阿里巴巴的快速成长。企业家的远见,归功于他们总是着眼未来。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管理者如果不想做一个平庸的管理者,就应该承担开创未来的责任。马云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说,五年前开始到现在,一步一步地我们都在为未来设计,一个公司不去为未来设计的时候你会越活越累,对阿里来讲,对我个人来讲,我们的文化是为未来而活着,为相信而活着。正因为着眼未来,企业家不仅能看到潜在的机遇,更看到将来的危机,所以他们总是能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和应对。企业家的远见,归功于他们总是善于战略思考。战略思考是全局性和前瞻性思考。管理大师福莱特强调领导者要有预测能力,因为“我们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时刻处于变化之中的环境,所以决策必须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期。决策如果仅仅适用于当前环境的,一般都是二流人物的标志,领导者的任务正是对由眼前到未来的过渡能够做出卓越超凡的理解。”这种理解就是前瞻性战略思考的结果。

  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对于企业而言更是至理名言。忧患意识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智慧,居安思危是历史昭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时代的企业和企业家的鲜明品格。他们从不轻言成功。张瑞敏说,企业的词典里不应该有“成功”这两个字,干企业永远不要自认为成功。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但时代发展太快,不可能永远踏准,所以我们只有不断改变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的变化。彼得·德鲁克也说过,根本没有成功这回事,所有的成功只不过是我们用以自鉴的镜像。他们从不自满懈怠。优秀的企业家们都既信念坚定、目标清晰,又总是充满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他们内心里十分清楚,自满往往是企业危机的开始,懈怠往往是走向衰落的前兆。他们时时保持着清醒,知道新的挑战永远在前边,新的风险永远在路上。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说:“我们的公司是个了不起的组织,但是如果在未来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就将走向死亡。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时候达到最佳模式,回答是永远不会。”恰恰相反的是,他们常常心存恐惧。正如张瑞敏所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IBM公司董事长郭士纳说:“长期的成功只是在我们时时心怀恐惧时才可能。不要骄傲地回首让我们取得过往成功的战略,而是要明察什么将导致我们未来的没落。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于未来的挑战,让我们保持虚心、学习的饥饿及足够的灵活。”任正非有句名言叫“惶者生存”,他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正是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变革,引领推动企业不断从一个时代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做一个时代的企业。(张道周)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